最近,A股市场出现了一个罕见现象:短短两周内,超过600亿资金疯狂涌入ETF! 这可不是散户小打小闹,而是国家队、外资、险资集体动手抄底。 眼下的市场环境像极了2020年6月——当时大盘两个月暴涨30%,这次我们会不会再见证一次“疯牛”行情?
大资金正在“扫货”这些方向
如果你最近看到新闻里说“ETF爆买”,别以为这是专业机构的事。 这些动辄几十亿的资金流向,直接暴露了主力军的下注方向。
光是跟踪沪深300的ETF,上周就被抢购了上百亿。 华夏上证50ETF一天就能吞下61亿资金,相当于3.8万散户同时满仓杀入。 中证A50ETF更夸张,工银瑞信、平安两家公司的产品就吸金62亿,摆明了是冲着茅台、宁德时代这些核心资产来的。
你以为资金只会买大盘股? 科创板和创业板的ETF也火了。华夏的科创50ETF单周流入超10亿,宁德时代、中芯国际这些科技龙头集体异动。 高股息资产也没被冷落——买煤炭电力ETF的资金天天在增加,这说明大资金既想吃肉又怕挨打,玩的是“两手抓”。
政策大招比2020年更猛
还记得2020年央行降息刺激股市吗? 这次政策工具箱掏出的家伙更吓人。 央行直接把科技创新再贷款额度提到8000亿,这钱可是指定要流向芯片、新能源这些硬科技企业。
汇金公司带头买ETF不说,现在连保险资金入市试点都扩大到600亿规模。 这些“国家队”资金有个特点:只买不卖,摆明了要给市场兜底。
还有更接地气的政策:公积金贷款利率降到历史最低,买家电、换汽车给补贴。 这些看似和股市无关的动作,其实都在刺激老百姓敢花钱、企业敢生产,最终反应到上市公司业绩上。
现在的市场像极了四年前
打开沪深300的估值表,会发现和2020年3月的数据几乎重合。 当时疫情砸出黄金坑,现在的情况更夸张——风险溢价指标显示,现在买股票比买国债划算的程度,超过了近五年98%的时间。
成交量变化也像复制粘贴。 2020年6月,大盘周成交量突然从1万亿跳到3万亿,直接引爆券商涨停潮。 现在的情况是,A股已经连续8天成交破万亿,北向资金更是一天狂买过百亿,这种熟悉的放量节奏让老股民直呼“内味对了”。
主力炒作路线都在抄作业。 四年前是白酒+半导体的双主线,现在变成AI+高股息组合。 宁德时代从350块跌到180块后,最近又被机构重新买回前十大重仓股,这剧情和当年茅台腰斩后暴涨一模一样。
散户最容易踩的三大雷区
看着满屏涨停板,很多人已经按捺不住。 但今年市场有个致命陷阱:退市新规发威,今年已有45家公司锁定退市。 上周还有人在炒某只“1元股”,结果公司突然宣布退市,7万散户直接被埋。
另一个坑藏在热门概念里。 AI板块看着热闹,但国内真正能赚钱的公司不超过10家。 某上市公司宣布要搞“AI养猪”,股价三天涨了40%,结果被交易所扒出连技术专利都没有。
最狠的是量化资金的收割套路。 上周三下午,某医疗股突然从涨停砸到跌停,龙虎榜显示量化基金一天赚了15%。他们用的“天地板”战术,专门狙击打板族。
老股民都在用的生存法则
经历过牛熊的老手,现在都在干两件事:一是定投沪深300ETF,不管涨跌每周固定买入;二是把30%仓位换成煤炭、电力等高股息股票,这些板块年内平均涨了20%,拿着既抗跌又能吃分红。
游资最近在玩新花样:专炒“腰斩反弹”概念。举个例子,某光伏龙头从80元跌到30元,最近借着行业利好,10天就反弹到45元。 但要注意,这类反弹通常涨不过前期跌幅的50%。
机构调仓路线暴露下一波热点。 公募基金一季报显示,他们在狂买中药和军工股。 片仔癀最近创历史新高,中航沈飞两个月涨了60%,这波机构主导的行情可能还没走完。
外资突然翻多的秘密
北向资金最近画风突变,上周净买入超过200亿。 仔细看他们的买入清单,除了茅台、招行这些老面孔,还出现了工业母机、工业机器人等高端制造股。
更值得玩味的是外资研报动向。摩根大通上周把A股评级从“中性”上调至“增持”,理由居然是“企业开始给股东发红包”——今年A股现金分红金额突破2万亿,确实比存银行划算。
但外资也不是活雷锋。 他们最近在股指期货市场开了大量空单,明摆着要同时赚多空两边的钱。 这种操作对散户来说太高端,但至少说明外资认为短期会有剧烈波动。
注册制下的生存战
现在上市的新股,破发率已经超过60%。 上周某芯片新股开盘就跌20%,中签的股民人均亏损5000块。打新不再是稳赚生意,反而成了“抽盲盒”游戏。
退市节奏加快让壳资源不值钱。 某家公司因为股价连续20天低于1元退市,大股东却提前半年就质押了全部股票套现走人,留下散户在退市整理期里互相踩踏。
某公司被立案调查的消息出来后,连续18个跌停板,想卖都卖不掉。 现在看到“涉嫌信披违规”的公告,最好立刻挂跌停价排队。
主力资金最新收割套路
最近流行一种“涨停板拆弹”战术。 主力先连续拉三个涨停吸引跟风盘,第四天集合竞价直接挂跌停价出货。 上周某物流股就这么玩,三天进去的资金全部闷杀。
还有一种“利好出货”套路。 某公司晚上公布业绩增长200%,第二天高开8%后瞬间砸到跌停。 龙虎榜显示,提前知道消息的资金早已埋伏两个月。
最防不胜防的是“杀猪盘”。 某直播间老师带着粉丝集体买入某只小盘股,结果第二天就被砸盘,事后发现直播间是私募大佬花钱雇人演的戏。